索引号:11152500011662413F/2018-00133
所属主题:宏观经济运行
发文机关:发改局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文日期:2018-04-13
乌拉盖管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乌拉盖管理区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零一六年三月
目 录
第一篇 “十二五”发展回顾
第一章 发展回顾
第一节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第二节 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第三节 生态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第四节 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第五节 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第六节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第二篇 “十三五”发展思路
第二章 发展形势
第一节 机遇和优势
第二节 挑战和困难
第三章 发展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理念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第三篇 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第五章 做精做优现代农牧业
第一节 切实抓好种植业生产
第二节 着力提升畜牧业质量效益
第三节 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第四节 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第六章 做大做强工业主导产业
第一节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第二节 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
第三节 发展新型建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七章 做优做特现代服务业
第一节 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三节 全面发展商贸服务业
第四节 提高金融保险服务水平
第五节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第六节 推动服务业升级改造
第八章 加强夯实发展基础
第一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加强发展平台建设
第四篇 推动创新发展 培育发展动力
第九章 激发创新发展要素
第一节 全面激发创新要素
第二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十章 创新发展新机制
第五篇 推动协调发展 促进整体平衡
第十一章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划
第一节 总体产业布局
第二节 重点产业布局
第十二章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二节 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第十三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第六篇 坚持生态优先 推进绿色发展
第十四章 抓好草原生态建设和管理
第十五章 强化环境保护和治理
第十六章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七篇 深化周边合作 推动开放发展
第十七章 积极参与霍乌哈经济协作
第十八章 加强与周边旗县优势互补
第八篇 坚持共享发展 增进人民福祉
第十九章 提升教育医疗质量
第二十章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
第二十一章 加强养老和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十二章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第二十三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第二十四章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程
第九篇 强化保障措施 推进规划实施
第二十五章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
第二十六章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第二十七章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二十八章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乌拉盖经济社会发展爬坡过坎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构建和谐乌拉盖关键期,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管理区抓好战略机遇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篇 “十二五”发展回顾
第一章 发展回顾
“十二五”是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管理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准确把握发展面临条件和问题,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坚持转方式、惠民生、保稳定,农牧业提质增效明显,煤电优势产业正在形成,草原旅游业蓬勃兴起,城乡基础设施明显加强,民生指标进入全盟前列。“十二五”期间,管理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地发展态势。
第一节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十二五”期间,坚持产业协调推进,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围绕现代农牧业、煤电清洁能源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等主导产业发展,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全力促进产业多元发展。2015年管理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1亿元),是2010年的1.17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19.7亿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2.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0:77:13演进为18:50:32,服务业比重提高了19个百分点,形成了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强、工业主导产业不断做实、新型服务业比重上升的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 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农牧业。“十二五”期间,认真落实各项支持现代农牧业生产发展政策,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畜棚总面积达到26.7万平方米,其中,封闭式标准化暖棚面积达16.7平方米,畜均达到0.4平方米;储草库2.1万平方米,机电井1120眼,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7.64万千瓦时;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牛和羊的良改化程度均达到99%,畜群防疫密度达到100%;培育生态家庭牧场31个,农牧民合作规范社10家,有效带动了农牧业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期末,第一产业实现产值8.36亿元,年均增长14.6%。
工业。“十二五”期间,努力构筑工业发展平台,着力推动煤电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工业总量快速增长,优势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原煤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吨。贺斯格乌拉露天矿、农乃庙矿井前期相关支持性文件和专项报告已基本完成,具备上报国家核准条件,国电乌拉盖2×100万千瓦坑口电厂项目支持性文件基本齐备,具备核准条件,并列入直流特高压电源点。产业向产业园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贺斯格乌拉清洁能源产业园、巴音胡硕镇小微企业创业园、乌拉盖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科技园前期支持性文件审批加快推进,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工程基本建成。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企业由2010年的40户增加到2015年的67户,增长了1.7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
服务业。“十二五”时期,依托原生态草原,着力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天边草原”旅游品牌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力打造原生态草原旅游胜地,促进新型服务业发展。2015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预计达到78万人次和2亿元,是2010年的4.2倍和4.5倍。“十二五”期间,累计房地产开发建成面积38.7万平方米,建成小区12个,城镇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传统服务业蓬勃发展,2015年商贸流通商业网点达到1880个,是2010年的3.1倍。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达到6亿元,较“十一五”期末翻近一番。
“十二五”期间,管理区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加快建设、永续利用”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认真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水资源管理、矿业开发管理等“八项制度”,认真组织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巩固退耕还林、重点区域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68亿元。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果得到不断巩固提升,草地植被进一步恢复,天然牧草的平均高度、盖度、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1.2厘米、0.7个百分点、4.6公斤/亩和1.3公斤/亩,年打储草量在1亿公斤以上。
第四节 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交通建设。“十二五”期间,交通建设累计投入4亿元,基础设施明显提升。境内公路里程达到734公里,通村油路通畅率达到89%,实现与周边矿区、霍林郭勒机场及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境内铁路里程数达到132公里,珠(珠斯花)-珠(珠恩嘎达布旗口岸)铁路贯彻全境,与东北铁路网联通。
电网建设。“十二五”期间,电力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62亿元,电力设施和供电能力进一步加强。投入运行变电站220千伏1座,110千伏4座,35千伏6座,农网新建改造累计640公里,农村牧区无网电牧户实施1500瓦-3000瓦新能源设备升级改造工程220户,500瓦-600瓦风光互补新能源覆盖全部无网点农牧户。
城镇建设。“十二五”期间,城镇基础实施建设累计投资8亿元,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拓展了城镇功能,城镇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按照“生态、休闲、宜居”的城镇建设总体思路,修编完成巴音胡硕镇总体规划,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7.4%,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1%,新增城镇黑色路面52万平方米,人均市政道路面积18万平方米,形成了“五横十纵”的道路网格,中心城区建成区达到7.6平方公里;建成文体中心、休闲广场、图书馆等文化活动场所9处;配套完善了城镇地下污水、雨水地下管网和污水、垃圾处理厂,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3亿元,农村牧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改善了农牧民的住房、饮水、交通、环境、用电、广播电视、购物、医疗卫生、文化以及棚圈、储草棚、机电井、网围栏等生产生活条件。
第五节 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教育事业。“十二五”期间,教育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亿元,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建成了巴镇综合幼儿园、哈场幼儿园、春晖小学、中学体育操场,开工建设中学体育活动室、蒙校实验楼、教师周转宿舍等教育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在全盟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建立了更加完善的贫困助学体系,幼儿园三年入园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全区第二批教育创新科研实验培育基地”。
医疗卫生。“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累计投入2200万元,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极大地改善,形成了管理区人民医院、计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场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共计20处的医疗机构,病床数量112张,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3张,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文体广电。“十二五”期间,文体广电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3亿元,群众文化娱乐设施进一步加强。建成了哈场兵团展览馆,新建场(镇)、社区(嘎查村)文化活动场所8处,新增文化体育场馆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广播电视方面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移动、联通、电信3家通信运营企业共计信号发射基站94座,全部升级成4G基站,累计铺设主干光缆1548千米,宽带接入3298户。
社会保障。“十二五”期间,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全盟统筹,参合率达80%;农牧民参合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城乡医保全覆盖;保障性安居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建成廉租房、公租房1280套,农村、垦区危旧房改造2210户,有效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牧区贫困人口住房问题。
“十二五”期间,管理区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目标,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409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倍,年均增长15.6%;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59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3倍,年均增长17.7%,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位居全盟前列。
第二篇 “十三五”发展思路
未来五年里,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重大的机遇和优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总体判断机遇优势大于挑战困难。
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城乡居民消费快速增长,全社会公共产品和企业服务需求持续不断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仍然较大,为管理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有力条件。与小康体系存在差距和短板都要补齐,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的经济经济增长点将大量涌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新特征带来了新的经济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换挡,本质是经济结构重构和增长动力重塑的过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经济新常态下新旧发展动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区域发展战略带来发展新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正形成在路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以及继续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管理区开发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自治区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关于实施沿边开放和加快蒙东发展的部署,有利于管理区依托特殊的地理区位培育对外开放竞争新优势,“霍乌哈”区域经济协作规划的实施将为乌拉盖带来切实具体的产业政策、项目支持,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和阿尔山市口岸的发展,为乌拉盖向北开放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能够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最大限度调动社会生产经营积极性,能够为管理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依法治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市场经济法治环境的建立与和谐社会法治秩序的形成必将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备良好的资源禀赋和支撑条件。乌拉盖草原以典型草原为主,天然草原保存完好,草原可利用面积广阔,动植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可开发潜力大,煤水资源组合优势突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与草原蒙元文化、兵团知青文化相交融。经过多年发展,乌拉盖优势产业正在形成,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发展方向,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十二五”期间,管理区经济总量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基数小,工业起步晚,新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等因素导致管理区的经济总量仍较小,经济对地方公共财政的贡献率较低,经济发展不能支撑社会民生发展和其他各项建设的需要。
产业结构单一。新型工业化还未破题,煤炭产业仅停留在“挖煤卖煤”的采掘业水平,虽然具备煤水组合条件,未形成产业链,多元支撑不足,工业对一、三产业带动力不够,物流、旅游等行业起步晚。农牧业产业层次不高,虽然基础条件较好,但发展方式粗放,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好产品卖不了好价格。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草原旅游业前景广阔,但与市场对接不畅,尚未形成配套的旅游产业链。
体制制约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只具有县级管辖权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更加突出,管理区享受到的转移支付补助基数较小、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少,国家及自治区层面的专项补助资金仅占地方总支出的14%左右。与其他旗县比仍相差很多。同时对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都产生一定影响。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束缚。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家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将成为约束性指标。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面临着节能减排制约,管理区草原生态环境备受关注,推进绿色转型,实现发展与保护的任务艰巨繁重,保护草原的制度和落实任务加强。
人力资源和人才缺乏。伴随着经济的转型,现有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管理、专业技术等专业型人才匮乏,影响教育卫生、新型工业化、服务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各行业管理水平不高。行政事业管理部门还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管理水平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城镇精细化管理方面不到位,影响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对外宣传的形象,影响城镇吸纳集聚人口和旅游业快速提升。
第三章 发展思路
在充分认识管理区自身阶段性特征,发展基础,充分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汇集管理区社会各界发展意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提出管理区“十三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管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围绕建设锡林郭勒盟面向东北开放重要支点一个定位,突出生态安全屏障、边疆稳定屏障两大功能,主抓生态经济下的现代精品农牧业、煤电清洁能源业、草原文化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群众幸福四项主要目标,协同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富民、惠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发展过程,在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分享改革与发展的红利,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充分认识管理区经济欠发达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发展情况,坚持做大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调整同步推进,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以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契机,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原则。通过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改革政策,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用法治精神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为推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一支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系、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理念。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抓手,加快城镇基础实施建设,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升城镇、牧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持续完善电力、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三个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不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绿色清洁发展理念。继续把草原生态的保护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打造清洁能源链条,培育优化的产业结构体系,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强化节能减排,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绿色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共享和谐发展理念。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按照补齐短板的原则,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教育、医疗质量,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城镇精细化管理。使管理区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坚持开放合作发展理念。积极推进面向东北开放这个定位,积极融入国家、自治区、锡盟煤电基地发展,外送电战略规划,加强与东北地区、阿尔山等城市更深层次融合联动发展,积极参与霍乌哈经济区协同建设,以培育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为导向,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合作体系。
第四章 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到202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年均增速16.5%,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7.5亿元、36.7亿元、16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4%、21.4%、11.9%。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到2020年,预计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速为10.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三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37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3.4倍。
收入水平。到2020年,预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700元,年均增长8.5%;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200元,年均增长9.7%。
社会保障。到20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8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率达到90%、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
城乡发展。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基本实现人口向重点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产业园集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义务教育。到2020年,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继续实施从幼儿园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逐步建立完善从幼儿到大学阶段的助学体系。
节能减排。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全部控制在目标任务之内。
生态环境。到2020年,草原保护率达到100%,河流水域水质达到Ⅳ类地区标准;空气中NO2、SO2、TSP的含量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基本实现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质量管理。到2020年,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产品抽样合格率90%以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平均合格率达到95%以上,完成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及流通领域全部抽检计划数量,商品质量抽检后处理案件办结率100%;对于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98%,交通建设工程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安全生产。“十三五”时期,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运输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在控制目标任务之内。
乌拉盖管理区“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2015年 |
“十三五”目标 |
属性 |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
综合经济指标 |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
280633 |
600000 |
16.5 |
预期性 |
工业增加值(万元) |
73863 |
297000 |
20 |
预期性 |
|
旅游业总收入(万元) |
20000 |
88000 |
34.5 |
预期性 |
|
创新发展指标 |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 |
—— |
—— |
突破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
—— |
—— |
—— |
突破 |
|
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6.6 |
8 |
—— |
预期性 |
|
协调发展指标 |
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 |
0.332 |
0.579 |
—— |
预期性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57.8 |
60 |
—— |
预期性 |
|
城乡居民收入比 |
1.55:1 |
1.47:1 |
—— |
预期性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2 |
4 |
—— |
预期性 |
|
绿色发展指标 |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亩) |
39 |
39 |
—— |
约束性 |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
—— |
0.55 |
—— |
预期性 |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 |
5% |
达到自治区、锡盟规定目标 |
约束性 |
||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化学需氧量: 0.0422 氨 氮: 0.005 二氧化硫: 0.0315 氮氧化物: 0.011 |
约束性 |
|||
草原植被覆盖度(%) |
78.9 |
80 |
—— |
约束性 |
|
森林覆盖率(%) |
0.9 |
1.1 |
—— |
约束性 |
|
城镇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 |
80 |
100 |
—— |
约束性 |
|
开放发展指标 |
招商引资资金(亿元) |
10.88 |
[40] |
—— |
预期性 |
共享发展指标 |
贫困人口数量(人) |
13户/39人 |
—— |
—— |
约束性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2409 |
48700 |
8.49 |
预期性 |
|
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0859 |
33200 |
9.74 |
预期性 |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 |
528 |
[2600] |
—— |
预期性 |
|
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人) |
496 |
[2400] |
—— |
预期性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9 |
<2.9 |
—— |
预期性 |
|
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
4.1 |
6 |
—— |
预期性 |
|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职业医师数(人) |
1.56 |
2.5 |
—— |
预期性 |
|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
97.5 |
≥98 |
—— |
预期性 |
|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套) |
[1522] |
[2000] |
—— |
预期性 |
|
说明:[]内为五年累计数 |
第三篇 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第五章 做精做优现代农牧业
“十三五”时期,按照自治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总体要求,以主抓生态型现代精品农牧业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把坚持农牧民主体地位、增进农牧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坚持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发展路子,保持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牧区和全体农牧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草产业,推动“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种养结合、以农促牧”的良性发展格局,为推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加强耕地保护。组织实施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和使用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秸秆还田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和手段,控制农田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危害,提高封肥力和抗旱保墒能力;强化耕地监测管理,严厉查处扩耕、高产饲料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到2020年,耕地保持在40万亩左右,水浇地达到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7万亩,油菜10万亩,马铃薯3.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0.6万吨;“三青”作物10万亩,产量达到4万吨。
抓好畜种结构调整。引导扶持肉牛养殖大户、生态家庭牧场、合作社、企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分类指导养羊户和中小规模养牛户(特别是乌拉盖河流域、色也勒吉河流域适合养牛地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实施以“减羊增牛、压小增大”为主的畜种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逐步向肉牛养殖专业户、肉牛核心群建设户和生态家庭牧场转变。
推进家畜品种优化工程,建设国家级优质肉牛肉羊繁育基地。做好优质肉牛引进扩繁、黄牛冷配改良、乌羊提纯复壮、良种肉羊繁育等工作,加快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家庭牧场,打造肉牛、肉羊养殖新优势,提升规模养殖水平和产出效益。
转变饲养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种养结合、以养为主、多种经营”的思路,积极发展高产饲草和舍饲半舍饲养殖,引导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抓好以水、草、料、棚舍为重点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到2020年,日历年度自然放养牲畜头数控制在30万头只以内,其中:牛6万头,羊24万只;年出栏牲畜35万羊单位,其中:牛2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1万吨。牲畜标准化暖棚面积和储草棚面积分别达到22.5万平方米和6.5万平方米。
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规范开展。严格农牧业投入品管理,制定完善主要农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加强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强化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严防外来生物疫情传入,确保农牧业生产安全。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和兽药质量监管,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监管,确保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管理区农畜产品品牌打造保驾护航。强化生熟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着力围绕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生产环节,要加快“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和“消费导向”转变。引导生产者瞄准市场需求,适应消费者选择,增加市场紧缺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加快建设绿色、有机、高端产品基地。加工环节,抓好农畜产品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政府引导,深化“企业+合作社+农牧民”合作模式,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支持企业、合作组织等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延伸种、养、加、销产业链条,努力提升现有农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推动产品价格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优地优粮、优草优畜、优质优价。输出环节,创新流通方式,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新型业态。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直销配送等现代营销模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支付等企业建设涉农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尝试开展网络营销、酒店直供等各种形式的对接直销,推动管理区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打开中高端消费市场。
到2020年,家庭农牧场、规范合作社数量分别达到200户和30个,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形成多种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完善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实施“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完成三个国有农牧场或龙头企业农畜产品绿色、无公害产地认证,完成优质肉牛和优质牧草地理标志保护登记,鼓励企业完成主要产品的有机认证,力争有机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个以上,培育自治区级著名商标2个以上。
第六章 做大做强工业主导产业
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原则,突出发展煤电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粉煤灰等废弃物加工建材工业。“十三五”末,形成以煤炭开采、电力生产为主导、以褐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和电力就地消耗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为配套,以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加工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第一节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煤炭。按照规模大型化、管理规范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原则,抓好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和农乃庙矿井的生产建设。借助已列入锡盟煤电开发规划,依托锡盟至江苏特高压直流外送电通道电源点项目、自备电厂项目,尽取得煤矿所有支持性文件并核准。同时加快和谐矿区建设,继续完善道路、绿化、防风抑尘、疏干水综合利用等设施,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与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稳定生产。到2020年煤炭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吨,原煤产量1500万吨。以煤炭开发为基础,加快褐煤高效清洁利用步伐,力争在褐煤提质项目上取得突破。到2020年,实现1500万吨原煤全部清洁高效利用。
电力。依托丰富的煤水资源优势,紧紧抓住锡盟特高压外送电通道建设的机遇,依托国电乌拉盖坑口电厂项目已列入锡盟至江苏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的电源支撑点的基础,加快火力发电项目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国电乌拉盖2×100万千万坑口电厂、鲁新农乃庙2×66万千万坑口电厂、巴镇2×2.5万千万热电联产项目。通过上网外送、大用户直供、电力多边交易、自用等形式消纳,推进电力产业发展。到2020年,火电投产装机容量达到105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232万千瓦。按照全盟能源规划功能定位,适度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与火电打捆送出。到2020年,在建风电装机容量14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万千瓦,实现投产风电装机容量6万千瓦。
第二节 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
紧紧围绕肉、乳、粮油、饲草等农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通过重点培育、科技应用、技术改造、品牌建设、营销创新等手段,搞好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加快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提高农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到2020年,肉食品精深加工产量达到5000吨,面粉精深加工产量达到2万吨,乳制品加工量达到2000吨,生物制品达到500吨,饲草料加工量达到10万吨。
第三节 发展新型建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充分利用电厂炉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砂石料等废料,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轻质复合材料。到2020年,水泥产量达到60万吨,新型粉煤灰环保砖产量达到8000万块,石膏产品10万吨。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引进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为工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第七章 做优做特现代服务业
“十三五”时期,依托乌拉盖草原原生态自然景观和珍贵历史文化遗址,以打造草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政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全力打造国家级原生态草原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乌拉盖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草原风光,深厚的蒙古族文化和兵团文化、知青文化底蕴,按照乌拉盖旅游总体规划“一心两廊五大景区”的布局,实施全域旅游管理集团化,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区域合作,加快智慧化旅游试点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业水平。到2020年,预计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95万人次,旅游业收入预计达到8.8亿元,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加强景区和线路开发,拓展旅游发展内涵。加快乌拉盖湖、布林泉、贺斯格乌拉动植物园、哈场兵团小镇、白桦林自驾车基地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制定旅游线路,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打造“牧人之家生活体验游”、“狼图腾拍摄地探寻一日游”、“乌拉盖河徒步溯源三日游”等管理区境内精品旅游线路。推出赤峰—西乌—乌拉盖、锡林浩特—乌拉盖、通辽—霍林河—乌拉盖三条周末休闲游线路。策划推出京津冀(北京)—锡林浩特—乌拉盖—阿尔山(乔巴山)—海拉尔(俄罗斯)、呼包鄂—锡林浩特—乌拉盖—通辽—沈阳—大连两条通疆达海的区域旅游线路。加快培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开发好“绿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家庭牧场(牧人之家、农家乐)、特色民宿、自驾露营、体育健身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好“银色”旅游产品,策划滑冰、滑雪、冬捕、冬钓和挑战极限穿越等体育活动和冬季那达慕、摄影采风等文化活动。开发好“红色”旅游产品,建设哈场巴音陶海村和乌力吉敖包分场等兵团特色村镇,包装好兵团文化周等节庆活动。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通用机场、铁路、公路和旅游支线公路建设,建设乌拉盖通用机场、铁路客运站、斯仍音昭至宝格达山、哈场至桃合木公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旅游数字化管理平台及智慧旅游体系,安装数据中心、售验票系统、景区检测管理平台、基础数据采集、景区旅游资源信息采集录入、电子讲解等软、硬件系统。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将通往旅游景区的标志纳入道路交通标志范围,推进旅游交通设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形成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完善景区内部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供电供水、旅游厕所、垃圾清运与处理、景观保护设施和旅游交通沿线公共游览服务设建设与管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旅游要素开发。加强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要素的综合配套力。积极引进连锁经济型酒店,提升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旅游餐饮,培育一批旅游餐饮品牌企业。加快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将巴音胡硕镇打造成旅游集散地。加快蒙元文化、草原文化、兵团文化和地方名优土特产等旅游商品开发,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建设综合旅游商品销售中心。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旅游公司,拓展旅游业务,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服务,建立各部门联合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共同营造安全、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借助狼图腾电影、霍林河机场开通的有利时机,通过纸质媒体、户外广告、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重点宣传乌拉盖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以“乌拉盖河徒步溯源之旅”、“兵团文化周”、“固腊卜赛汗敖包祭祀”等文化主题活动和以承办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锦标赛等体育竞技活动为载体,集中提升文化旅游活动影响力。组织管理区旅游景区、旅游组织,有针对性参加节庆、会展等大型活动,大力开展旅游产品促销,形成与客源地联动,效益明显的生动格局。积极推进与阿尔山、通辽、沈阳、大连等周边区域旅游合作,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和服务网络,构建务实高效、互惠互利的区域旅游合作体,努力形成区域旅游客源互送、相连成网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围绕物流产业园建设,加快快递业发展,推动快递业加快融入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不断完善物流体系。到2020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预计达到3.9亿元。
积极发展工业物流。围绕贺斯格乌拉煤矿和电厂项目建设,推动贺斯格乌拉物流产业园建设,实现煤炭资源就地洗选、混配、集散。积极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大力实施巴音胡硕镇商贸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畜产品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直接对接,建立健全城乡配送网点,推动消费品物流向农村牧区延伸,完善三级配送网络建设。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重点完成S101线至霍林河机场路,省道S101线改造升级,形成联通全盟、全区的公路网;努力规范客运市场经营行为,发展农村牧区客运,努力解决农牧民出行难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牧区客运站场及候车厅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牧区公路沿线便民候车亭建设,方便农牧民出行。
采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商贸业,推动管理、经营模式和业态创新,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培育建设现代商贸业态。以巴音胡硕镇为重点,加快老商业街区的改造升级,完善金融、商务、展销、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提升传统商贸业层次和水平,扶持一批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加强农村牧区商业网络建设,大力建设一批专业化、社会化商品配送中心,进一步扩大农家店覆盖面,实现所有嘎查村全覆盖,扩大农村牧区消费。到2020年,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亿元,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商贸中心。
第四节 提高金融保险业服务水平
积极引进金融、保险机构,鼓励现有机构增加网点,增强金融市场活力和保障力。大力引进银行、保险、信托、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机构间合作。努力改善现有金融机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加强保险业服务意识,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严格保险业的规范管理。到2020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
第五节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推行物业管理社会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加强房地产建设规划和宏观调控,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和结构,调控好土地市场。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加强廉租房、城市棚户区、垦区及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完善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房地产租赁市场。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建立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收费机制,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到202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7亿元。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其它服务业。规范发展会计审计、检测等经济鉴证类中介服务,扶持发展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法律类中介服务,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
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型城镇建设,加快网络升级建设。推动农畜产品流通、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信息化步伐,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数字社区、农村牧区信息服务站建设,以公用事业缴费、小额消费支付等领域为突破口,积极整合医疗卫生、民政事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一卡通”服务平台。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形成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社区服务网络,提高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发展病患陪护服务。继续完善社区商业功能,推广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
专栏:1 |
|||||
乌拉盖管理区“十三五”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表 |
|||||
|
|
|
|
单位:亿元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 |
建设 性质 |
建设起 止年限 |
总投资 (亿元) |
农牧业(现代精品农牧业) |
|
||||
1 |
国家级优质肉牛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总投资7.1亿元)
|
1.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建设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在全国范围内供应种公牛。新建暖棚5200平米及配套设施,引进纯种西门塔尔牛650头、安格斯牛5000头。 |
新建 |
2016-2020 |
1.1 |
2.优质高效肉牛新品系选育项目: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及扩繁示范场1座,存栏2000头基础母牛,年出栏10-12月龄架子牛1186头,选留小母牛396头、公牛200头,淘汰母牛334头;肉牛育肥示范场1座,常年存栏5000头,年出栏10000头。 |
新建 |
2016-2018 |
2.17 |
||
3.西门塔尔牛胚胎移植:从国外引进优质肉牛冷冻胚胎或现配2000枚,五年完成移植。 |
新建 |
2016-2020 |
0.34 |
||
4.优质肉牛繁育示范场:建设养殖基础设施和种牛繁育两部分。整体存栏规模达到9500头,五年累计繁殖1.8万头,牧业年度达到1.6万头。 |
新建 |
2016-2020 |
1.5 |
||
5.家庭式肉牛育肥示范户:扶持发展肉牛育肥场4处,建设厂房,配套草料架、饲料粉碎机、饲草搅拌机、地秤等设备设施。每处育肥点一次性育肥规模500头以上 |
新建 |
2017-2019 |
1.67 |
||
6.肉牛标准化养殖:专业养牛户达到100户,其中育种项目户60户 |
新建 |
2016-2020 |
0.25 |
||
7.肉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冷配站点100处。 |
新建 |
2016-2020 |
0.1 |
||
2 |
国家级优质肉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总投资2亿元)
|
1.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肉羊产业项目:建设种羊繁育基地15处,肉羊繁育基地20处和标准化家庭牧场300户。 |
新建 |
2016-2020 |
1 |
2.种公羊集中管理点建设项目:建设种公羊集中管理点20处,饲养特一级种公羊数量达到7500只以上。 |
新建 |
2016-2019 |
0.1 |
||
3.乌珠穆沁羊扩繁场建设项目:建设4处乌珠穆沁羊扩繁场,扩繁场基础母羊存栏数量保持在1600只以上。 |
新建 |
2016-2018 |
0.04 |
||
4.乌珠穆沁羊标准化养殖:建设核心群40户,建设标准化畜群300户。 |
新建 |
2016-2020 |
0.5 |
||
5.羔羊集中补饲场建设项目:建设羔羊规模化补饲出栏场4处。 |
新建 |
2016-2018 |
0.04 |
||
6.舍饲半舍饲示范场建设项目:建设100处。 |
新建 |
2016-2019 |
0.5 |
||
7.肉羊经济杂交示范项目:建设肉羊冷配站点20处。 |
新建 |
2016-2019 |
0.1 |
||
3 |
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为原种场、核心群、种公羊集中管理点、家庭牧场、育肥场等建设暖棚、水源井、育肥设备孕育着养殖配套设施等。暖棚4万平米、储草棚4万平米、购置中大型饲草料播种、收储、加工机械600台(套)。 |
新建 |
2016-2020 |
0.4 |
4 |
乡苏木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0.13亿元) |
1、动物疫情监测站建设项目:新建三场巴镇动物疫情监测站,对三场镇基层兽医站的办公室、化验室、疫苗储藏室等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配套购置各类质量监测设备和仪器设备。 |
新建 |
2017-2020 |
0.04 |
2.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建设4个场镇农技服务站。 |
新建 |
2016-2020 |
0.05 |
||
3.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建设综合检测楼1000平方米及配套专用设备。 |
新建 |
2016-2020 |
0.03 |
||
5 |
牛羊肉区域品牌建设工程 (总投资0.65亿元) |
1.农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到2020年有机认证产品数量达到3个以上,培育自治区级著名商标4个以上。 |
新建 |
2016-2020 |
0.2 |
2.绿色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管理区绿色农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在管理区和各场镇及重点养殖区和重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质量追溯体系。 |
新建 |
2016-2020 |
0.45 |
||
6 |
乌拉盖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总投资3.8亿元) |
1.肉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引进2家高标准肉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15万羊单位。 |
新建 |
2018-2019 |
1.3 |
2.颗粒饲料深加工项目:年加工20万吨饲料项目 |
新建 |
2017-2018 |
1.2 |
||
3.燕麦粮油深加建设项目:建设年面粉5万吨、食用油10000吨、2万吨燕麦的加工厂一座,生产燕麦米、燕麦片、燕麦粉等年产 |
新建 |
2017-2019 |
1.3 |
||
7 |
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工程 |
1、生态家庭牧场:培育生态家庭牧场300户,提高家庭牧场现代化水平; 2、规范合作社:建设规范农牧业合作社30家,提高合作社示范带动能力。 |
新建 |
2016-2020 |
1.08 |
8 |
农牧业休闲观光项目 |
建设日光温室220座(巴镇140座、哈场80座)、塑料大棚240座(巴镇150座、哈场90座),高标准育苗中心2处(巴镇、哈场各1处);建设蔬菜保鲜库4座及配套冷链运输车等交通工具及相关设备、设施。 以哈场乌力吉敖包、胡稍庙为中心打造休闲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区。建立野菜采摘园、动物农场、赛马场、射箭场、民俗园、植物科普园等,同时配套其它交通、娱乐等附属设施。 |
新建 |
2016-2020 |
1.54 |
9 |
农牧业机械化示范园建设项目 |
建设农牧业机械化示范园4处(三场巴镇各一处)。 |
新建 |
2016-2020 |
0.4 |
10 |
乌拉盖耕地保护工程 |
对管理42万亩耕地采取配套措施,全面实施。 |
新建 |
2017-2020 |
1.00 |
11 |
乌拉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
实施围栏封育、建设标准化棚圈、安装风光互补设备,打机电井,实施人工种草、有机肥转化示范项目等。 |
新建 |
2016-2020 |
0.40 |
12 |
乌拉盖中国北方麦类良种繁育基地 |
建设麦类繁育基地10万亩,配套建设附属设施及配备种子检验检测仪器、加工、仓储设备;配套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等 |
新建 |
2016-2020 |
1.30 |
工业(煤电清洁能源业) |
|
||||
13 |
乌拉盖贺斯格乌拉露天煤矿 |
年产原煤1500万吨/年。 |
在建 |
2006-2020 |
3 |
14 |
乌拉盖贺斯格乌拉农乃庙鲁新矿井 |
年产原煤500万吨/年。 |
在建 |
2007-2020 |
4 |
15 |
新建 |
||||
16 |
国电乌拉盖坑口电厂 |
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空冷火电机组。 |
新建 |
2015-2017 |
74.1 |
17 |
鲁新农乃庙坑口电厂项目 |
规划装机容量2×66万千瓦 |
新建 |
2018-2020 |
55.0 |
18 |
鲁新农乃庙自备电厂项目 |
规划装机容量2×35万千瓦 |
新建 |
2018-2020 |
28.0 |
19 |
巴音胡硕镇2×2.5万千瓦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 |
规划装机容量2×2.5万千瓦 |
新建 |
2019-2020 |
7.0 |
20 |
八间房风电场 |
30万千瓦 |
新建 |
2018-2020 |
16 |
21 |
光伏发电项目 |
装机容量5万千瓦 |
新建 |
2019-2020 |
5 |
22 |
萤石采选项目 |
年产精粉15万吨 |
新建 |
2017-2019 |
0.4 |
23 |
矿泉水扩建项目 |
年产矿泉水5000吨 |
新建 |
2017-2018 |
0.2 |
24 |
布林泉酒厂改扩建项目 |
布林泉酒厂改扩建。 |
新建 |
2017-2018 |
0.14 |
25 |
奶食品深加工项目 |
年加工2000吨牛奶 |
新建 |
2017-2017 |
0.05 |
现代服务业 |
|
||||
(一)物流 |
|
|
|
|
|
26 |
巴音胡硕镇商贸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 |
规划建设面积1000亩。 |
新建 |
2018-2020 |
0.3 |
(二)旅游 |
|
|
|
|
|
27 |
乌拉盖原生态草原全域旅游建设项目 |
1、乌拉盖湖景区建设项目,打造乌拉盖湖文化旅游产业园。2、布林泉景区、白桦林自驾车基地建设项目。3、贺斯格乌拉马鬃山动植物园建设项目。4、旅游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 |
新建 |
2016-2020 |
5.00 |
28 |
乌拉盖全域智慧化旅游试点项目 |
乌拉盖全域旅游管理,服务引入互联网,提升旅游业提升。 |
新建 |
2018-2029 |
0.05 |
29 |
贺斯格乌拉马鬃山动植物园项目 |
占地面积3000公顷,打造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人与动植物互动体验为一体的观光园及其配套附属设施建设 |
新建 |
2017-2018 |
0.30 |
(三)电子商务 |
|
|
|
|
|
30 |
乌拉盖农村牧区电子商务综合示范项目 |
建设以巴音胡硕镇为中心、延伸至嘎查村的电子商务服务链,通过建设特色产业园、培育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构建以农畜产品、特色产品和旅游服务等综合性电子商务营销平台。 |
新建 |
2018-2019 |
0.50 |
31 |
乌拉盖农贸市场建设项目 |
建设面积10000平方米,集粮油蔬菜集散、仓储和活畜交易等一体的综合性农贸市场 |
新建 |
2017-2020 |
0.50 |
32 |
废旧物品回收产业园建设项目 |
规划建设面积1500亩。 |
2017-2018 |
0.05 |
|
(四)粮食储备 |
|
|
|
|
|
33 |
乌拉盖粮油储备库新建库项目 |
新建5万吨标准化平房仓、占地8万平方米,新建器材库500平方米、硬化地坪4万平方米,新建储油罐0.5万吨。 |
新建 |
2016-2020 |
0.30 |
(五)健康产业 |
|
|
|
|
|
34 |
蒙医健康保健疗养院建设项目 |
建设蒙医健康保健疗养院1处,配套健康疗养中心建设 |
新建 |
2019-2020 |
1.2 |
35 |
乌拉盖湖休闲养生园建设项目 |
建设集养生保健、运动健身于一体的休闲养生园1处 |
新建 |
2018-2020 |
0.4 |
合计 |
|
|
|
271 |
第八章 加强夯实发展基础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电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积极融入周边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电力。紧跟锡林郭勒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抓住国家将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列入国家电网建设总体规划并优先安排建设的有利契机,争取接入500千伏电网,完善骨干网架,建成220千伏回路供电系统,加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扩大电网覆盖范围,完善城网、农网结构,进一步提高电力保障能力,形成以为500千伏输电线路支撑、220千伏输电线路保障、110千伏输电线路骨干、35千伏输电线路为辅助的网架结构,建成城乡遍布、工农兼顾、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体系,满足多种电压等级供电需求。
水利。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乌拉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度,保障工业用水。继续实施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保障农牧民生活用水。加强巴镇防洪坝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消除水利隐患。
交通。完善辖区内交通运输网络和融入东北经济圈、环渤海等经济圈大交通为主要发展方向,提升公路、铁路等级,强化内通外联能力,构建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运输系统。公路方面,完善乌拉盖城乡公路网建设,结合旅游发展需要,重点推进完善出口路、农村公路、旅游公路三大公路建设。积极建设联通外部的经济通道,力争完成哈场—桃合木、斯仍音昭至宝格达山林场的出口公路,打通与兴安盟的便捷通道,实现区域联通。铁路方面,积极筹划外部铁路网的衔接,加快珠贺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和珠贺铁路复线建设,争取尽早建设客运站,开通客运列车。配合相关企业积极推进白音华至伊尔施铁路乌拉盖段建设,实现与珠贺铁路接轨。建设乌拉盖通用机场,促进草原观光旅游发展。
以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强企业平台建设,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按照自然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分布,借助珠贺铁路、省道101线两条运输通道,重点建设贺斯格乌拉清洁能源产业园、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科技园和巴音胡硕镇小微企业创业园三个产业园。引导产业向产业园集中,集群在产业园发展,提高集约化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主、上下游产业配套的集群式发展,实现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贺斯格乌拉清洁能源产业园。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配套建设供水、污水处理、供电、道路、消防等基础设施,预计投资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一次性规划分步建设的方式,资金来源和建设方式采取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主要是依托贺斯乌拉煤矿,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原则,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生态矿区为重点,形成煤电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开发和低碳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以煤炭开采、褐煤提质、火力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以工业废弃物为原料的建材产业,以电力消耗为主的矿产品采选、合金及合金产品加工业。到2020年,力争入驻企业10户,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科技园。规划占地面积128.4公顷,配套建设供水、污水处理、供电、道路、消防等基础设施,预计总投资0.3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一次性规划分步建设的方式。主要是依托丰富的草场资源、肥沃的耕地资源,培育和引进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以科技应用为手段,以新产品研发为动力,突破传统农畜产品加工方式,重点围绕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小麦、燕麦和牛羊以及饲草料等农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培育地方特色品牌,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到2020年,力争入驻企业5户,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
巴音胡硕镇小微企业创业园。规划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供水、污水处理、供电、道路、消防等基础设施,预计总投资1亿元。以促进城镇就业和大学生创业为目标,以发展地方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产业为主,建设劳动密集型、精深加工型、环保节能型小微企业集聚地,小微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镇区小型物流仓储服务平台。围绕城镇建设和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搞好配套服务的相关产品加工以及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加工等,培养和孵化一批本土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到2020年,力争入驻企业50户,实现工业产值500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400人。
专栏:2 |
|||||
乌拉盖管理区“十三五”基础实施重点项目表 |
|||||
|
|
|
|
单位:亿元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 |
建设 性质 |
建设起 止年限 |
总投资 (亿元) |
电力 |
|
||||
1 |
锡盟东部环网乌拉盖50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 |
500千伏输电线路、变电站 |
新建 |
2019-2020 |
7 |
2 |
220KV输变电改扩建工程 |
建设东乌旗至九连、九连至贺斯格乌拉、九连至农乃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变4台,线路360公里。 |
新建 |
2019-2020 |
8 |
3 |
110KV线路改扩建工程 |
110KV改扩建线路总长146公里,主变6台,每台20000KVA。 |
新建 |
2016-2019 |
1.65 |
4 |
35KV线路改扩建工程 |
35KV改扩建线路总长172公里,主变6台,1台10000KVA,4台5000KVA,1台2000KVA。 |
新建 |
2016-2020 |
1.35 |
5 |
10KV及以下线路配网工程 |
10KV线路总长182公里,0.4KV线路总长67公里,主变5000KVA,一户一表20088户 |
新建 |
2016-2020 |
0.53 |
6 |
风光互补设备提升工程 |
计划实施400户风光互补提升 |
新建 |
2016-2018 |
0.3 |
水利 |
|
||||
7 |
乌拉盖小流域治理工程 (总投资0.5亿元) |
1.河湖连通及河流疏浚工程:对巴音胡硕镇周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采取生物、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2万亩。 |
续建 |
2016-2020 |
0.2 |
2.巴音胡硕镇周边流域治理工程:对巴音胡硕镇周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采取生物、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2万亩。 |
续建 |
2019-2019 |
0.04 |
||
3.乌拉盖水库坝外周边流域及护坡治理工程:水库坝外周边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采取生物、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3万亩;对水库3段进行整治。 |
续建 |
2016-2020 |
0.27 |
||
8 |
乌拉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乌拉盖水库新旧坝迎水面、背水面进行干砌石、浆砌石护坡。 |
续建 |
2016-2016 |
0.4 |
9 |
乌拉盖水库泵站建设 |
建设保障年供水能力3400万m3的供水能力。 |
新建 |
2016-2020 |
1 |
10 |
区域水资源评价与监测项目 |
对境内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做整体评价,编写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配套地下水监测设备及维护升级。 |
续建 |
2016-2017 |
0.12 |
交通 |
|
||||
11 |
伊尔施至白音华铁路 |
国铁Ⅰ级,单线内燃,全长349公里,锡盟境内253公里,乌拉盖80公里。 |
新建 |
2018-2020 |
16 |
12 |
珠-贺铁路(乌拉盖电气化项目 |
对乌拉盖珠-贺铁路复线建设。 |
新建 |
2017-2020 |
1.0 |
13 |
乌拉盖铁路客运建设项目 |
依托珠贺线规划建设巴音胡硕镇铁路客运站一处及客运站改造。 |
新建 |
2018-2020 |
1.0 |
14 |
农乃庙煤矿铁路专用线 |
全长7.22公里。 |
新建 |
2016—2017 |
1.55 |
15 |
乌拉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总投资1.07亿元) |
温都尔敖包-舍布尔图:全长25.6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四级公路标准。 |
新改建 |
2016-2016 |
0.15 |
巴音胡硕至农乃庙:全长20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四级公路标准。 |
新改建 |
2018-2019 |
0.12 |
||
乌兰哈达-斯仍音昭:全长27公里,途经斯仍音昭,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四级公路标准。 |
新改建 |
2017-2018 |
0.17 |
||
斯仍音昭至温都尔敖包:全长7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四级公路标准。 |
新改建 |
2016-2016 |
0.05 |
||
X514至乌兰察布嘎查:全长17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四级公路标准。 |
新改建 |
2018-2019 |
0.11 |
||
查干哈达-1号自然村:全长19公里,途经查干哈达4号自然村、查干哈达3号自然村,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四级公路标准。 |
新改建 |
2018-2019 |
0.15 |
||
霍伯尔沁乌拉-白音敖包:全长19公里,途经查干哈达7号自然村、9号自然村、萤石矿,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四级公路标准。 |
新改建 |
2019-2020 |
0.15 |
||
S101-都兰分场:全长27公里,途经胡稍庙、浩勒宝,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四级公路标准。 |
新改建 |
2019-2020 |
0.17 |
||
16 |
军马场(锡兴界)至巴彦胡硕 |
全长100.26公里,途经路基宽12米,路面宽9.0米,二级油路。 |
新改建 |
2017-2018 |
7.20 |
17 |
乌拉盖通用机场建设项目 |
建设通用机场1处 |
新建 |
2018-2019 |
0.8 |
产业园建设项目 |
|
||||
18 |
巴音胡硕镇小微企业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产业园主要入驻农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产业等小微企业,建设供电、给排水、道路、通信等配套设施,建立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小微企业产业升级和信息化进程。 |
新建 |
2016-2020 |
2 |
19 |
贺斯格乌拉清洁能源产业园项目 |
建设广场绿化、路灯、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及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 |
新建 |
2016-2020 |
3 |
20 |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建设供电、给排水、道路、通信等配套设施,入驻建设肉食品加工、粮油加工等农畜产品加工项目。 |
新建 |
2016-2020 |
1 |
合计 |
|
|
|
55 |
第四篇 推动创新发展 培育发展动力
第九章 全面激发创新要素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打造发展新环境,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围绕现代精品农牧业、煤电清洁能源业、草原文化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谋划创新产业链条。
第一节 全面激发创新要素
发挥人才在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以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集聚人才,以更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把引才与引智有机结合起来,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加快制定人才引进培养、股权激励、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创业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发挥好重点项目在引进人才中的平台作用,让人才跟着项目来,让人才有发挥作用的舞台,让人才通过创新创造价值、增加收入。重视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大力培养各行各业紧缺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工业领域有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技能型员工,使农牧业战线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牧民,使各类学校有一批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德艺双馨的优秀老师,使医疗机构有一批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甘于奉献的爱心天使,使服务行业有一批业务熟练、技术精湛、勇于吃苦的工匠人才。
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优势企业合作,组建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推进企业管理体制创新,摆脱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合理、更加有序,更加高效。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长远发展需求,加强畜牧业提质增效、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利用,大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发挥政府在推进创新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的法制保障,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人文环境。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导向。鼓励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支持、创新成果得到保护。
稳步推进产业科技进步。按照“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在草原特色高档肉牛生产、肉牛胚胎移植试验、多脊椎多肋骨选育、家畜生物技术示范推广、生态保护与建设及农牧业良种扩繁等领域科技攻关。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模式化栽培、保护性耕作等适用技术,提高种植业单位产出效益。在肉牛养殖、现代肉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上下功夫。以“锡林郭勒肉牛”新品系选育核心育种基地建设为主线,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突出抓好肉牛、肉羊生产的技术路线和标准的制定,为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发展打牢根基。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全面创新的思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在着力创造从根本上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的体制环境上,搞好制度创新,营造创新土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建立健全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加强支持引导,创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创新价值得到更大体现,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创新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
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创业政策扶持,培育创业创新平台,释放全社会创新红利。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风险投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资金投入方式。构建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发挥进入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充分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积极培育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积极培育创业服务业,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鼓励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第十章 创新发展新机制
围绕构建发展新机制,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创新发展机制落地生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决策协调机制,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科学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一批审批事项,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都交给市场和社会,努力做到“减量、提质、增效”。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鼓励支持各类民营企业依法进入能源开发、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更多领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深化政府投融资改革。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监管平台作用,规范和优化投资审批、核准、备案流程,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大幅度精简与企业投资核准相关的前置审批事项,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审批。创新政府融资思路,大力推广PPP融资模式,放开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和运营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牧区建设,在农牧区兴办各类事业。
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预算制度。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保障机制。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绩效管理,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提升使用绩效。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政府存量债务合理纳入预算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做好营改增工作,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
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益事业、公益性服网络型自然垄断产业,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有序推进价格改革,建立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实现城镇居民用水三级阶梯价格制度;密切关注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情况,分析医疗机构收入支出,确保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顺利推进;加强民生价格管理,严格执行收费清单制度,完善收费项目和标准公示制度,规范价格收费行为。
深化国有农牧场改革。充分利用好国家出台农垦改革的有利政策,加快推进国有农牧场改革。完成国营农牧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将农牧场办社会职能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加快国有农牧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有农牧场资源、规模、组织和技术优势,以实现国有农牧场资产保值增值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着力点,加快建立有利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制度,使国有农牧场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在农牧业经济发展中担当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第五篇 推动协调发展 促进整体平衡
第十一章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划
按照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实施分类指导的生态环境政策,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指导产业规划、国土规划、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提高规划协调能力。
第一节 总体产业布局
“十三五”期间,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形成的产业基础,结合生态红线划定范围,管理区总体产业形成“一点带动、两带拓展、全域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布局。
“一点”指巴音胡硕镇重点开发城镇。
“两带”指沿珠贺铁路、县道X505线(注:原省道S101)产业发展带。重点培育珠贺铁路沿线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带;打造县道X505线(注:原省道S101)现代综合服务业发展带。
“全域”指原生态草原全域旅游区和生态经济下的现代精品农牧业发展区。
第二节 重点产业布局
(一)农牧业形成“三区”的基础产业发展布局。
禁牧区。主要指根据管理区的草原生态保护机制确定已实施生态移民的区域和禁牧区域,以及有暗沙带的区域。
草畜平衡区。主要指根据管理区的草原生态保护机制确定已实施草畜平衡区域,色也勒吉河与乌拉盖河沿河两岸一公里范围,乌拉盖水库划定的矿区范围和贺斯格淖尔湿地周围的区域。
优化发展区。限牧区和禁牧区以外的区域为优化发展区,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和开发条件较好的地区。
(二)工业形成“三园”的主导产业发展布局。
“三园”。加强建设贺斯格乌拉清洁能源产业园、乌拉盖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科技园、巴音胡硕镇小微企业创业园。
(三)服务业形成集约产业发展布局。
培育管理区的服务业体系,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园、仓储配送中心、商业核心区、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等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功能区”,促进服务业项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巴音胡硕镇。依托重点镇优势,重点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商贸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和修理修配基地。
哈拉盖图农牧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建设旅游服务副中心、现代物流产业园和农畜产品交易产业园。
第十二章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特色小镇。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抓手,以建设特色示范小镇为目标,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突出时代风貌和与自然结合的特点,注重传承历史和民族文化,营造整体景观的亲切感与和谐感。按照“海绵城市”及“雨养型”绿地建设的新理念,继续加强巴音胡硕镇城镇绿化、美化、亮化、道路、给排水、供热、电力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铺装微地形景观30万平方米,争取完成2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推进卫生城镇建设。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工建设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处理厂项目,努力使巴音胡硕镇垃圾处理厂达到无害化处理等级标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及中水回用厂建设,铺设雨污水管网56公里,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提高中水利用率,创建国家级卫生城镇。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继续实施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工程。
加快城镇化进程。注重产城融合发展,依托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科技园和巴音胡硕镇小微企业创业园,培育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为城镇化解决就业提供支撑。借助草原生态旅游业迅速升温的契机,深入挖掘兵团文化、知青文化,加大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就业潜力大的服务业扶持力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积极创造条件,吸纳农牧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推进人文城镇建设。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建设,以城镇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不断完善城镇治理结构,创新城镇治理方式,提升城镇社会治理水平。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城管队伍功能,以规范市容牌匾、市政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为重点,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加强文明城镇意识教育,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积极性。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城镇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
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抓好农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按照完善规划、因地制宜、整合资金的总体要求,以移民新村、旧村改造、小城镇建设、现代生态家庭示范牧场、整村搬迁五种建设模式为主,完成20个嘎查村(分场)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建成6个示范村、9个标准村和5个达标村,极大改善农村牧区整体环境面貌,为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农牧民安居乐业。
提升农牧区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抓好农牧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和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加强各场镇、嘎查村(分场)卫生院室的管理,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重视农牧区重大疾病防控,健全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可持续筹资机制。坚持开展文化、医疗、卫生“三下乡”活动。规范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支持建设多种农村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针对管理区农牧民居住偏远、分散、人口少的特点,以各类文化、评比活动为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农牧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提升文明程度,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强大精神力量。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各类活动的开展,提升农牧区第一线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农牧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专栏:3 |
|||||
乌拉盖管理区“十三五”城乡建设重点项目表 |
|||||
|
|
|
|
单位:亿元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 |
建设 性质 |
建设起 止年限 |
总投资 (亿元) |
城镇建设项目 |
|
||||
1 |
巴音胡硕镇供水项目 |
新建供水加压泵站2座、供水管网15.75千米;供水管道更新改造12489米,新建3000m3清水池一座。 |
新建 |
2018-2018 |
0.32 |
2 |
巴音胡硕镇燃气管网建设项目 |
巴音胡硕镇镇内燃气管网建设。 |
新建 |
2018-2020 |
0.3 |
3 |
巴音胡硕镇供热项目 |
供热管道改造25公里,新建供热管网32公里;建设封闭式储煤场、储灰仓。 |
新建 |
2016-2020 |
2 |
4 |
巴音胡硕镇道路建设工程 |
修建城镇道路23.9公里;道路翻修改建40公里;建设街道硬化、给排水、绿化工程和人行道铺装及景观。 |
新建 |
2016-2020 |
1.83 |
5 |
巴音胡硕镇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级中水厂建设 |
铺设污水管网30公里;修建雨污水管道56公里;垃圾处理场配套建设压缩站4座,新建中水厂1处。 |
新建 |
2018-2020 |
0.6 |
6 |
巴音胡硕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
实施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完善环城水系及南湖二期建设;建设城镇休闲生态园 |
新建 |
2016- 2020 |
3.85 |
7 |
巴音胡硕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 |
修建雨污水管道、等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 |
新建 |
2018-2020 |
2.5 |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项目 |
|
||||
8 |
乌拉盖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 |
对农村牧区饮用水源井配套单户水质提升设备200套 |
|
2016-2020 |
0.01 |
新建 |
|||||
实施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户户通电、户户通广播电视、校舍升级改造、便民超市、文化活动室、卫生室、社会保障十项工程。 |
新建 |
||||
11 |
乌拉盖抗旱应急水源井工程 |
在三场镇建设抗旱应急水源井250眼,井深100米。 |
|
2016-2020 |
0.35 |
12 |
乌拉盖节水灌溉工程项目 |
发展改造滴灌项目,对已建节水灌溉项目泵站进行维护;新建节水灌溉饲草地建设项目15000亩。 |
续建 |
2016-2016 |
0.24 |
合计 |
|
|
|
16.17 |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第一节 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民族团结、形势政策、法治宣传教育,更好地引导管理区各族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激发热爱乌拉盖、建设乌拉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大力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创作刊播和“德润草原·美丽乌拉盖”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最美人物、最美精神的挖掘选树,在全社会弘扬诚实互助、敬业担当、勤俭节约、尊老孝老的良好风尚。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良美德,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建立完善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准则、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探索建立配套的法治约束机制。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文明城镇、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美丽草原我们的家-乡风文明大行动,鼓励勤劳致富,支持创新创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乡的文明程度。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着力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凝聚共识,认真提炼大力宣传具有本地特点的“乌拉盖精神”,突出实践要求,丰富活动载体,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统筹安排项目和资金,逐年增加财政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狼图腾》文化产业园、乌拉盖湖文化产业园、贺斯格淖尔生态文化产业等文化建设项目,努力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开工建设民族运动场、室内射箭馆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积极组织品牌活动,组织承办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全区青少年柔道锦标赛等系列赛事活动,促进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校园足球运动,组建管理区、场镇、社区足球队伍,大力发展群众性足球运动,开工建设标准化足球场建设项目。
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把管理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鼓励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经典旅游项目。推动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满足文化旅游消费高端化、多层次需求,努力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推进演艺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兵团文化主题晚会、民族特色歌舞晚会进行市场化运作。
第六篇 坚持生态优先 推进绿色发展
第十四章 抓好草原生态建设和管理
按照自治区“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要求,持之以恒的抓好草原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工作,使保护好天然草原深入人心,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为现代农牧业的建设和草原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抓好草原生态治理建设。认真落实第二轮生态保护补助政策。在认真总结第一轮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禁牧区后续产业扶持政策,培育禁牧区后续产业发展示范点。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工作。借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等生态工程,组织实施好人工造林等林业建设工程;认真开展林政资源管理、森林保险、森林有害生物普查、湿地资源普查界定、病虫害防控、森林防火和征占用林地等资源监管工作。继续实施草原生态物种保护工程,开展好草原保护利用课题研究及成果推广工作,通过对境内重要生态景观带实行围封禁牧、科学轮刈、建立天然草原保护区和野生植物园等措施,全力保护和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到2020年,草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天然牧草单位产草量年均提高2.1%,盖度年均提高1.5%,高度年均提高1.7%,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打草场,多措并举,提倡轮刈及间作制度实现常态化。天然牧草打储草量稳定在1.4亿公斤以上,放牧利用的天然草原基本实现草畜平衡。
强化草原生态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生态建设制度。科学划定并严格遵守生态红线管理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文明评价和考核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努力争取和落实各类草原生态补偿项目,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长期化。整合生态保护力量,统筹抓好耕地和农牧区设施用地规范管理、草原征占用项目的前置审批等工作,形成执法合力,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建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制度。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强化对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的监测和预警,抓紧建立生态环境预警制度。在系统调查、监测、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对乌拉盖河流域、贺斯格淖尔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矿山地质环境生态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生态安全现状和变化趋势,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强化管理区、场镇两级草原监管综合执法,严厉打击乱采滥挖、非法占用或开垦草原、改变草原用途、非法采集草原野生植物、超载过牧等破坏草原行为。健全草原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加快重点区域火情监测项目建设,提高防火扑火队伍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人为草原森林火灾、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确保基本实现火情当日扑灭。
按照“以人为本、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原则,以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实施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制为手段,以防控环境风险为基线,建立环境保护和污染物防治体系。
第一节 推进污染物综合防治
做好水环境治理。认真做好水利普查工作,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城镇和工业产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实现工业排污、城镇生活排污集中处理,严格控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提高项目准入标准,坚决淘汰高耗水、高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建立工业用水限额制度,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落实大气环境治理。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项目,提高城镇集中供热比重。加大城镇烟尘、粉尘治理力度,控制工业烟尘、粉尘的排放,提高城市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工业产业园要建设完善污水处理、供热等配套设施。以电力、冶炼、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严格执行排污标准,加强监督和监管,实现工业大气污染全面达标排放。农村牧区要加快建立农牧业综合安全生产制度,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产。
加强固体废弃物治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计制度,实施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大矿山环境综合防治力度,严格控制固体废弃物排放,加快矿山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的建设,加强矿区复垦绿化,实现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建立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实现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置;积极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提升城市卫生管理水平。
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认真开展农牧区面源污染调查工作,采取综合措施,开展农牧区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对化肥、农药、重金属、薄膜、畜禽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建立重金属防治和事故应急体系,确保河流、淖尔等地上水源和地下水源不受污染,保证人畜饮水安全。
积极开展草原碳汇工作。积极争取将乌拉盖确定为国家草原碳汇示范基地。按照“科学规划、试点先行、示范引导”的原则,积极开展天然草原碳汇基地试点,探索研究草原碳汇标准及运作程序,争取在碳汇项目以及在碳汇市场交易中取得突破。
第十六章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落实节能减排任务。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环境保护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实施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协调控制。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公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努力建设美丽乌拉盖。
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和新环保法,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将节能减排工作贯穿于项目准入、项目建设到项目投产运行全过程。依法严把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关口,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产生。积极发展循环低碳产业,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共享、能源梯级利用、污染物集中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落实税收优惠等措施,扶持节能、环保型产业的发展,借助市场逐步将落后产业、落后产能和落后产品淘汰出局。大力推广应用清洁开采和洁净煤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煤炭开发过程的污染,坚决禁止工艺落后、安全性差、资源浪费大的煤炭加工项目进入,杜绝耗能高、污染严重的落后加工工艺,使煤炭开采加工产业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电力项目上,要采用大机组、空冷、脱硫、低氮燃烧、干除灰等先进工艺,减少“三废”的排放,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全力保护好乌拉盖这片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
专栏:4 |
|||||
乌拉盖管理区“十三五”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重点项目表 |
|||||
|
|
|
|
单位:亿元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 |
建设 性质 |
建设起 止年限 |
总投资 (亿元) |
草原生态保护项目 |
|
||||
1 |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
继续实施85万亩草场的禁牧和538万亩草场的草畜平衡制度。 |
新建 |
2016-2020 |
2.5 |
2 |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 |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包括围栏封育、暖棚、储草棚、人工草地、饲料机械、人工造林草地治,水利措施等。 |
新建 |
2016-2021 |
0.80 |
3 |
天然草原保护项目 |
通过引进推广、试验示范、典型引路等多种方式推广应用轮牧、轮刈、封育、补播、施肥、松土切根等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适用技术,到2020年,改良草牧场160万亩 |
新建 |
2016-2020 |
2.0 |
4 |
乌拉盖草原生态物种保护工程 |
开展草甸草原保护利用等10项课题研究及成果推广,全力保护和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
新建 |
2016-2020 |
0.50 |
5 |
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工程 |
对管理区境内草原进行鼠虫害预测及防治。 |
|
2016-2020 |
0.10 |
6 |
重点区域绿化项目 |
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工程1万亩 |
新建 |
2016-2018 |
0.1 |
7 |
乌拉盖水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 |
建设内容包括五个部分,一是对三段陡坡式湖滨带和部分缓坡湖滨带进行削坡土地整治工程;二是对削坡后的稳定岸坡进行浆砌石干砌石护岸工程;三是对库区湖滨带进行改良草地使湖滨带生态平衡;四是对入库河道进行环保疏浚工程;五是对上游河流沿岸进行生态修复工程。 |
新建 |
2016-2020 |
0.33 |
8 |
贺斯格淖尔湿地生态修复及保护工程 |
1、种植库区边缘灌木林带;2、实施水库护岸工程;3、湿地核心区围封;4、野生动物救护站; |
新建 |
2018-2020 |
0.2 |
9 |
乌拉盖林业资源保护工程 |
林政资源管理、森林保险、森林有害生物普查、湿地资源普查界定、病虫害防控、森林防火和征占用林地等资源监管工作。 |
新建 |
2018-2020 |
0.10 |
10 |
哈拉盖图农牧场水源地保护工程 |
实施哈拉盖图农牧场水源地生态建设、保护区周边围栏防护和警示标志建设和截污生态工程、水质提升工程。 |
新建 |
2018-2018 |
0.01 |
环境保护项目 |
|
||||
11 |
三区两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
对废弃采坑进行恢复治理。 |
新建 |
2016-2020 |
0.1 |
12 |
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
建设在线监控中心,提高环境监测能力,提高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旗县级环境宣教机构,建设旗县级环境信息中心,建设旗县级环境应急机构。 |
新建 |
2016-2018 |
0.114 |
13 |
农村综合环境治理项目 |
对“查干胡硕社区、巴音陶海社区、农乃分场、德勒哈达村、水库工作委员会”实施综合环境治理,建立以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转运为模式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
新建 |
2016-2020 |
0.05 |
合计 |
|
|
|
6.9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十三五”期间,管理区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经济发展的目标。
积极进行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规划,在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使企业之间相互进行废物的利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时,要求企业内部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循环经济。主要是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和就地循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疏干水和“三废”综合利用。将初级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把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节约各种资源的投入。
充分调动和发挥入驻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严格落实自治区、锡盟煤炭转化及和谐矿区建设等有关政策,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对矿区疏干水进行综合有效利用。企业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大褐煤转化力度,积极延伸产业链条,走多元发展道路。
认真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推荐工作。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资源、现有产业优势,策划一批褐煤高效梯级高效利用项目,进一步明确下游产品深加工方向,促进产业多元发展,循环经济形成。
乌拉盖管理区“十三五”循环经济与创新发展重点项目表 |
|||||
|
|
|
|
单位:亿元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 |
建设 性质 |
建设起 止年限 |
总投资 (亿元) |
1 |
乌拉盖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 |
利用粉煤灰制造陶瓷砖500万米3/年,1.2亿块环保砖,400万㎡纸面石膏板。 |
新建 |
2017-2019 |
1.50 |
2 |
腐殖酸复合生物肥综合利用项目 |
利用褐煤、风化煤以及牲畜粪便进行综合利用,年产30万吨生物肥 |
新建 |
2017-2020 |
3 |
3 |
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处理厂项目 |
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
新建 |
2017-2018 |
0.3 |
4 |
乌拉盖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
推进城镇光纤改造,实施农村牧区无线宽带网络延伸工程。推进信息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大数据在政务资源共享、农牧业生产、工业发展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
新建 |
2016-2019 |
0.3 |
5 |
乌拉盖优质牛羊肉全产业链追溯系统综合服务平台项目 |
实现乌拉盖产地出栏羔羊30万只、牛1.5万头,建立可追溯体系 |
新建 |
2016-2020 |
0.05 |
6 |
乌拉盖巴镇三网融合项目 |
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广电和电信双向进入,建设包括数字内容播控平台、多媒体家庭娱乐信息服务以及囊括人口、社保、教育、医疗在内的信息文化服务平台。 |
新建 |
2018-2019 |
0.52 |
7 |
物联网及互联网+现代农牧业项目 |
建设农牧业产业化物联网及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一个智能管理系统。 |
新建 |
2016-2020 |
0.3 |
8 |
马血清制造生物检测试剂及推广应用 |
布病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布病疫苗效价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家畜生物技术产业推广开发,主要包括 常规血清研发推广及 免疫血清研发推广 |
新建 |
2017-2019 |
1 |
合计 |
|
|
|
7 |
第七篇 深化周边合作 推动开放发展
第十七章 积极参与霍乌哈经济协作
霍乌哈三地资源和产业互补性强,打造产业集群,具有凸出的比较优势,立足霍乌哈地区自身优势,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培育资源共享格局,以协同共享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区域优势互补原则, 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争取在基础设施、生态文明、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等方面共建共享有所突破,在最大程度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条件下,科学有序的发展,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积极共同打造一个能够统筹区域资源、带动区域发展、缩小东西经济差距的增长极,带动整个蒙东地区加快发展。积极参与构建霍乌哈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助力蒙东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新的飞越,加速提升管理区对外开放力度,切实融入霍乌哈区域经济协作。
第十八章 加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
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特高压外送通道”等战略机遇,依托自然资源、特殊区位,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积极营造“亲商、安商、扶商、护商”的良投资环境;围绕发展重点,做深、做实项目策划,搞好项目储备工作;制定鼓励政策,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搭建产业园发展平台,做好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拓宽投融资渠道,与周边地区避免资源同质化竞争,大力发展“区域经济”,谋寻与周边地区的差异化产业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圈,发挥管理区作为蒙东地区面向东北开发的重要支点作用,开拓联通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通道,构建向北开放格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第八篇 坚持共享发展 增强人民福祉
第十九章 提升教育医疗质量
巩固教育发展基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督导制度和质量监督制度。继续实施从幼儿园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逐步建立完善从幼儿到大学阶段的助学体系。建立幼儿园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把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教师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均衡义务教育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配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十三五”期末,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开工建设哈拉盖图农牧场小学,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开展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建设第二小学风雨操场和蒙校实验楼,力争在2017年,全部中小学学校通过全盟标准化学校验收。在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把德育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予以加强。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争取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在继续执行高中阶段“三免一补”的基础上,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确保有上学愿望的学生都能如愿就读高中。认真落实课程改革方案,加强高中教师针对性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高中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逐步走出一条特色化高中教育之路。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大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继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政策,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采取自主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开展高效、实用型培训。积极聘请知名教师、专家、校长为顾问,建立合作机制,深入管理区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立并完善教师评价退出机制,督促教师履职尽责,激发爱岗敬业热情。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建立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提升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健康乌拉盖建设。继续加强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全面加强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方便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到“十三五”期末,完成管理区人民医院提档升级,建立并完善医生考核激励机制,培养名医及学科带头人3名,建设3个盟级临床重点专科,争取建成二级甲等医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场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建设,到2020年所有场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通过标准化验收。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遏制慢性病发展扩张,保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创建国家级慢病示范区。完成疾控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化监督执法工作能力,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第二十章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财税、金融、投资与就业的联动,扶持就业容量多的行业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拓就业渠道,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等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就业。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本土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争取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80%以上。
健全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通过积极购买公共服务,提供就业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及时就业。加快实训基地等就业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转移农牧民、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有就业愿望的人能够就业。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牧民社会保障措施,引导适龄农牧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成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基本医疗保险在制度与管理上的衔接和并轨。
第二十一章 加强养老和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95%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5%的老年人整体实现入住养老机构养老的局面。建立并完善政府供养、养老保险、高龄津贴、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等养老保障制度。
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以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为目标,通过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健康保险,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等手段,不断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
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切实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采取完善体制机制、购买社会服务、加强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建设等措施,促进优质资源向农村牧区延伸。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
加快发展健康保险。推进健康与养老融合发展,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鼓励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照料服务,充分发挥管理区良好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建成一所养老、医疗相结合的康复疗养机构。
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馆、文化馆等场所的建设、运营,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服务。各嘎查村配套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引导体育健身合理消费。
第二十二章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基本思路,科学制定救助标准,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制度衔接联动,形成整体合力。推进社区服务、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乡医疗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扎实做好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升经办服务能力,畅通政策实施“最后一公里”,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落地生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十三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妇夫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进一步完善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努力提升人口素质,促进家庭和谐。
关注妇女儿童工作。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机会、就业机会,保障妇女政治权利,提高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水平,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
第二十四章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程
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依托管理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扶贫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以此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强化社会合力扶贫。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分场)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到2016年,现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到2020年扶贫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提升,贫困人口的基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专栏:6 |
|||||
|
|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规模 |
建设 性质 |
建设起 止年限 |
总投资 (亿元) |
(一)教育 |
|
|
|
|
|
1 |
乌拉盖第二小学风雨操场建设项目 |
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
新建 |
2017-2018 |
0.05 |
2 |
乌拉盖中学活动场地建设项目 |
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
2016-2016 |
0.05 |
|
3 |
乌拉盖管理区蒙校实验楼建设项目 |
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
新建 |
2016-2016 |
0.05 |
4 |
乌拉盖管理区第一小学水冲式厕所建设项目 |
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
新建 |
2017-2017 |
0.01 |
5 |
乌拉盖管理区足球馆 |
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
新建 |
2016-2017 |
0.14 |
6 |
乌拉盖管理区蒙校体育活动室 |
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 |
新建 |
2016-2016 |
0.06 |
(二)卫生 |
|
|
|
|
|
7 |
乌拉盖管理区中蒙医院建设项目 |
建筑面积4000平米。 |
2018-2019 |
0.16 |
|
8 |
乌拉盖管理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所建设项目 |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
新建 |
2017-2018 |
0.11 |
9 |
乌拉盖管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 |
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
新建 |
2016-2017 |
0.06 |
10 |
乌拉盖管理区基层卫生院周转房建设项目 |
在哈拉盖图农牧场和贺斯格乌拉牧场各建1所周转宿舍,建筑面积210平方米 |
新建 |
2017-2018 |
0.0042 |
11 |
乌拉盖管理区基层卫生院医疗急救站建设项目 |
在哈拉盖图农牧场和贺斯格乌拉牧场各建1个医疗救助站,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
新建 |
2016-2017 |
0.004 |
12 |
乌拉盖管理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
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
新建 |
2017-2018 |
0.05 |
13 |
乌拉盖管理区嘎查村卫生室新建项目 |
2个,总建筑面积120㎡ |
新建 |
2016-2016 |
0.0016 |
14 |
乌拉盖管理区储血点项目 |
储血点一套设备 |
新建 |
2017-2018 |
0.0035 |
15 |
乌拉盖管理区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
建设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必要的设备。 |
新建 |
2017-2018 |
0.13 |
16 |
乌拉盖管理区产品质量计量所建设项目 |
占地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必要的设备。 |
新建 |
2018-2018 |
0.01 |
(三)文化 |
|
|
|
|
|
17 |
锡盟露天小舞台 |
建筑标准:舞台宽17米,台基1米。台高5米,台深12米,舞台左右各建候房一间,候房宽度2.5米深度5.5米,框架结构。 |
新建 |
2016-2017 |
0.02 |
18 |
布林泉蒙古族民俗文化产业园项目 |
打造集蒙古餐饮文化、民族宗教、礼仪文化、民族演艺、商务休闲、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园。 |
新建 |
2016-2020 |
0.50 |
19 |
哈拉盖图农牧场兵团知青文化产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
以哈拉盖图农牧场为中心,建设兵团知青文化展览馆、招待所、供销社等基础设施。 |
新建 |
2016-2020 |
0.50 |
20 |
《狼图腾》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
以狼图腾影视基地为中心重点打造文化休闲基础建设及狼养殖基地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 |
新建 |
2017-2020 |
1 |
(四)体育 |
|
|
|
|
|
21 |
标准化足球场(馆)建设项目 |
足球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足球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
新建 |
2018-2020 |
0.30 |
22 |
那达慕民族体育会场建设项目 |
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 |
新建 |
2016-2020 |
0.1 |
23 |
室内射箭馆建设项目 |
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
新建 |
2016-2017 |
0.06 |
(五)其他 |
|
|
|
||
24 |
殡仪馆建设项目 |
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
新建 |
2018-2019 |
0.05 |
25 |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 |
在哈拉盖图农牧场建设一处旗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600㎡ |
新建 |
2017-2017 |
0.012 |
26 |
保障性安居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城镇棚户区改造1100户。2016至2017年400户,2018至2020年700户。棚户区位于哈场水库及巴音胡硕镇内。 |
新建 |
2016-2020 |
7 |
合计 |
|
|
|
10 |
第九篇 强化保障措施 推进规划实施
第二十五章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
《乌拉盖管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认真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按照“十三五”规划组织实施好项目建设,确保本规划顺利实施。各部门各行业要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项目管理制度。在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实上,突出强化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带头作用,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第二十六章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提高司法行政服务能力。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和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按照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程。推进规范执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责任制、行政损害的赔偿制、行政过错的追究制,明确执法主体、规范执法权责、提高执法水平。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平,保障司法公正。推动社会生活在法制范围下有序运行、矛盾纠纷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解决、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营造公开、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以建设“平安乌拉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管理区、场(镇)、分场(嘎查村)、村民小组四级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推进依法治区提供法制保障。加快乌拉盖法治建设,全面落实推进依法治区各项任务,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努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促进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定的法治保障。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贯彻执行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十七章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提高应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逐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能力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责任,全面落实行业、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加强安委会各成员单位间的配合,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形成综合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形成安委会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能,资源共享,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发挥整体优势的机制,确保管理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发展。进一步加强消防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和用火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大力提高气象能力建设。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投入机制,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人工影响天气、灾害救助等各项气象灾害防御项目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机制,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应急预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预警发布管理。“十三五”时期内,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15个。
第二十八章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责任制,加强考核评价和民主监督,动员和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确保规划分阶段有效落实和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根据“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特点,合理把握实施的阶段重点和建设节奏。制订实施好年度发展计划,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进度要求和具体政策导向,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按步骤得到落实。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部门年度计划中,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切实抓好落实,并及时将进展情况向管委会报告。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总体规划由管委会组织评估,专项规划由规划编制部门组织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
加强配套政策运用落实。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发展战略规划。管理区各部门要针对政策的内容做出准确的判断,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用足政策,用好政策。针对政策支持的方向积极谋划项目,争取列入上级规划。针对乌拉盖特有的草原资源、旅游资源、煤水资源等,要从加快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要从环境承载能力方面考虑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还要考虑加强社会的科学管理和和谐发展,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共赢。
加强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衔接。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性和引领性地位,切实做好部门、行业间的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对接,构建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部门、行业专项规划为支撑,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为管理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